關閉
社區新聞

副議長林志展建議市府應設置「行人交通專責機制」保障市民行的安全

2025-11-25

【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副議長林志展在總質詢時向市長黃偉哲建議,台南市政府應比照德國科隆市行人交通專員制度,設置台南市「行人交通專責機制」,於市府交通局或工務局下設專責人員或單位,負責整體規劃本市人行道改善、人本交通政策推動及跨局處協調機制,並具備實質規劃與審查權限,以系統性改善行人通行環境,保障市民行的安全與尊嚴。

 

▲副議長林志展建議市府應設置「行人交通專責機制」保障市民行的安全。(記者黃雋淮 翻攝)

   

林志展表示,台灣因長年車本位導向之都市規劃與執行,導致人行空間狹窄、不連貫、障礙物叢生,並因而被國際媒體冠以「行人地獄」惡名,台南市亦不例外。儘管中央已通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並啟動補助計畫,但地方在執行上仍面臨諸如權責分散、工程資源有限、缺乏專責倡議機制等瓶頸。

 

 對於德國科隆市設立行人交通專員,專責針對行人議題進行檢查、規劃、推動改善政策,並作為市民與政府溝通窗口,其制度雖仍有權限與資源配置挑戰,但已形成具參考價值的治理架構。建議本市依此模式,設立具規劃與協調權限之專責機制,統籌推動本市人行道改善、人本交通政策落實,並結合民眾參與機制,提升行人安全與城市整體形象,台南市政府可以作為參考。

 

林志展同時也針對南科及沙崙雙核心等地建案密集推動,人口大量移入,惟監視器、垃圾清運、交通號誌等基本設施常嚴重滯後,民眾苦於日常風險,制度卻無即時應對。開發速度超前,生活品質卻在原地踏步,顯示都市計畫與建築管理系統未納入公共服務連動機制,導致基礎設施落後於入住節奏,形成嚴重行政落差。市府過去常將責任歸於單位分工與資源有限,卻忽視應透過制度設計提前配置、約束開發行為,導入建商回饋與公共設施以分擔壓力。

   

為因應台南市各新開發區人口快速移入所帶來的生活風險與公共資源失衡問題,建請市府儘速建立「人口暴增因應對策」,從都市計畫、建築管理到生活設施通盤整合,強化開發案公共設施配置要求,落實制度性因應機制。

1.市府儘速盤點近五年人口增長快速區域,建立「公共設施接軌相關準則」,於開發許可階段即納入各項基本設施建置規範(如監視器、紅綠燈、垃圾收運、社區設施等)。

2.善用都市計畫工具,於重劃計畫與變更案中,檢討開發密度與公設配置之合理性,並強化核定階段公共服務量能評估機制。

3.強化建築管理與審查配套,針對建築型態、騎樓空間、行人動線及社區生活設施進行整體審查,落實開發與生活同步到位。

4.檢討並修訂容積獎勵制度,未來應附帶具體公共義務條件,促使建商分攤公設成本,減輕市府與居民負擔,實踐開發回饋機制。

 

另外,寵物已成為市民家庭的重要成員,然而目前台南市政府對於寵物生命末端處理服務規劃尚屬落後,對比高雄市2021年於燕巢區軍人公墓旁打造「寵愛憶生」園區,是全國首座合法寵物生命紀念園區,提供環保樹灑葬、火化等服務;台中市已獲農業部核定在大甲新建全國首座公辦寵物生命園區,興建寵物火化及納骨服務為主的生命紀念設施。

 

林志展建議市政府儘速提報「台南市公辦寵物生命園區整體規劃案」,提供環保樹灑葬、火化、追思與冰存設施等服務,並積極向農業部爭取設施設備補助,不僅服務飼主,也能協助處理動物之家收容的流浪動物,以及街道犬貓遺體。

您可能有興趣